欢迎进入中国-二工防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快捷导航
联系方式
公司新闻

如何判断防爆电缆盘的防爆等级是否与环境匹配?

发布:2025-09-23 14:47:06  阅读:(13)
判断防爆电缆盘的防爆等级与环境是否匹配,核心是先明确使用环境的 “爆炸危险等级",再核对电缆盘的 “防爆标识参数",确保两者在 “防爆类型、危险区域划分、气体组别、温度组别" 四大关键维度一致。整个判断过程需遵循国家防爆标准(如 GB 3836 系列、GB 50058《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》),具体可分为 “环境等级确定" 和 “电缆盘参数核对" 两大步骤,细节如下:

第一步:明确使用环境的 “爆炸危险等级"

爆炸环境的等级由 “危险区域划分"“爆炸性气体 / 粉尘组别"“温度组别" 三部分组成,需先通过现场调研或设计资料确定这三个参数,这是匹配防爆电缆盘的前提。

1. 确定 “危险区域划分"(0 区 / 1 区 / 2 区,或 20 区 / 21 区 / 22 区)

根据环境中 “易燃易爆介质的存在时间、浓度",爆炸危险区域分为气体爆炸环境(0 区、1 区、2 区)和粉尘爆炸环境(20 区、21 区、22 区),防爆电缆盘需对应匹配(气体环境用 “II 类" 电缆盘,粉尘环境用 “III 类" 电缆盘,不可混用):
  • 0 区:连续、长期或频繁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区域(如密闭的油气储罐内部,极少用于电缆盘场景,因电缆盘多为临时供电,极少进入 0 区)。

  • 1 区:正常运行时可能偶尔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区域(如油气罐区的泵房、化工反应釜附近)。

  • 2 区:正常运行时不太可能出现,即使出现也只是短时间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区域(如化工车间的外围通道、油气罐区的下风侧)。

  • 粉尘环境(20/21/22 区):类似气体环境,需对应选用 “III 类" 防爆电缆盘(如面粉加工厂、煤粉仓附近)。

2. 确定 “爆炸性气体 / 粉尘组别"(IIC > IIB > IIA;IIIC > IIIB > IIIA)

根据介质的 “最大试验安全间隙(MESG)" 或 “最小点燃电流比(MICR)",气体 / 粉尘分为不同组别,组别越高,防爆要求越严格,电缆盘的组别需≥环境介质组别:
  • 气体组别(常见):

    • IIA 类:丙烷、乙烷等(MESG≥0.9mm);

    • IIB 类:乙烯、乙醇、丙烷等(0.5mm≤MESG<0.9mm);

    • IIC 类:氢气、乙炔、二硫化碳等(MESG<0.5mm,最危险)。

  • 粉尘组别(常见):

    • IIIA 类:可燃性飞絮(如棉絮、麻絮);

    • IIIB 类:非导电性粉尘(如面粉、煤粉);

    • IIIC 类:导电性粉尘(如铝粉、镁粉,最危险)。

3. 确定 “温度组别"(T1~T6,T6)

根据介质的 “低点燃温度(MIT)",温度组别限制了防爆设备的 “最高表面温度",电缆盘的温度组别需≥环境介质的温度组别(即设备最高表面温度≤介质低点燃温度):
温度组别设备最高表面温度(℃)对应常见介质(低点燃温度 MIT≥℃)
T1≤450甲烷(537)、丙烷(466)
T2≤300乙烯(450)
T3≤200煤油(210)
T4≤135乙醇(160)、乙醛(140)
T5≤100二硫化碳(102)
T6≤85硝酸乙酯(85)、乙炔(305,但需 T6 级设备避免高温)

第二步:核对防爆电缆盘的 “防爆标识",与环境参数匹配

防爆电缆盘的外壳或铭牌上会标注完整的防爆标识(如 “Ex d IIB T4 Gb"“Ex ia IIC T6 Da"),需拆解标识中的 “防爆类型、设备保护级别、组别、温度组别",与第一步确定的环境参数逐一匹配,所有维度必须符合,不可降级使用

1. 拆解防爆标识的结构(以气体环境 II 类设备为例)

防爆标识的通用格式(GB 3836.1):Ex 防爆类型 组别 温度组别 设备保护级别(EPL)示例:“Ex d IIB T4 Gb" 拆解如下:
  • Ex:防爆产品通用标志;

  • d:防爆类型(隔爆型,最常见;其他类型如 “ia" 本质安全型、“e" 增安型,需根据环境选择,如 0 区需 “ia" 型,1 区可 “d" 或 “ia" 型);

  • IIB:气体组别(对应环境 IIB 类介质,不可用于 IIC 类环境);

  • T4:温度组别(设备最高表面温度≤135℃,可用于 T1~T4 类环境,不可用于 T5/T6 类环境);

  • Gb:设备保护级别(用于 1 区的气体环境,若为 “Gc" 则仅用于 2 区,需匹配环境的区域划分)。

2. 逐一匹配关键参数(核心判断逻辑)

匹配维度环境参数要求电缆盘标识需满足的条件错误示例(不匹配)
危险区域划分1 区(气体环境)设备保护级别 EPL 为 “Gb"(1 区用),防爆类型为 “d/ia"电缆盘 EPL 为 “Gc"(仅 2 区用),用于 1 区
气体 / 粉尘组别环境介质为 IIC 类(如氢气)电缆盘组别为 “IIC"(不可用 IIB/IIA 类)IIB 类电缆盘用于 IIC 类氢气环境,易引发爆炸
温度组别环境介质为 T5 类(如二硫化碳,MIT=102℃)电缆盘温度组别为 “T5" 或 “T6"(≤100℃/85℃)T4 类电缆盘(≤135℃)用于 T5 环境,表面高温点燃介质
防爆类型0 区(气体环境,极罕见)防爆类型为 “ia"(本质安全型,可用于 0 区的类型)隔爆型 “d" 类电缆盘用于 0 区,防爆性能不足
粉尘 / 气体环境粉尘环境 21 区(如面粉车间)电缆盘标识为 “Ex t IIIB T135 Db"(III 类粉尘设备)气体环境 II 类电缆盘(如 Ex d IIB T4 Gb)用于粉尘区

第三步:验证标识的合规性与真实性(避免伪劣产品)

除了参数匹配,还需确认电缆盘的防爆标识 “真实有效",避免使用无资质的伪劣产品(无标识或标识虚假的产品无防爆性能):
  1. 查看标识完整性:铭牌上需同时标注 “Ex 标识、防爆类型、组别、温度组别、EPL、防爆合格证号"(如 “CNEx23.XXXX"),缺一不可;

  2. 核查防爆合格证:通过 “国家防爆电气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(CQST)" 等平台,输入电缆盘的防爆合格证号,查询产品信息是否与标识一致(防止伪造合格证);

  3. 检查防爆结构:若标识为 “隔爆型 d",需目视确认外壳无破损、防爆接合面无划痕(破损会破坏隔爆性能,即使标识匹配也不可用)。

总结:判断流程简化口诀

  1. 先查环境:定区域(0/1/2 区)、定组别(IIA/IIB/IIC)、定温度(T1~T6);

  2. 再看标识:拆防爆类型(d/ia)、拆组别、拆温度、拆 EPL(Gb/Gc);

  3. 严匹配:组别不降级、温度不超标、区域对 EPL、类型对环境;

  4. 验合规:查合格证、看结构、无破损。

例如:某化工车间(1 区,介质为乙醇,IIB 类,MIT=160℃→T4 类),需选择 “Ex d IIB T4 Gb" 或 “Ex ia IIB T4 Gb" 的防爆电缆盘,若选用 “Ex d IIA T3 Gc",则因 “组别低(IIA<IIB)、温度组别低(T3<T4)、EPL 不匹配(Gc 仅 2 区)",属于严重不匹配,存在极大爆炸风险。


上一篇:防爆对射和防爆光栅的区别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下一篇:防爆电缆盘使用注意事项